飞机设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飞机设计大师顾诵 

来源:飞机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04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这张照片令人感动泪目——顾老手捧战机就像捧着自己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2021年1月的一天,阳光柔和,摄影师给顾老拍了一张照片:镜头中,他身姿前倾,手中捧着一架歼击机模型,眼神中有种穿透时空的力量,淡然若菊中自带强大气场。

  有人看了这张照片感动泪目,说顾老手捧战机就像捧着自己的孩子。

  这位今年91岁的老人就是顾诵芬,作为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他航空报国70年,亲手捧出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初教6、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歼8Ⅱ……他同时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开创者,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他逐梦蓝天70载,实现了自己立下的诤诤誓言——“只有将天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再任人欺凌”。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生与祖国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三十年代,顾诵芬出生于江苏的一户书香世家。时隔70多年,他忘不了那个被炸弹惊醒的早上:“1937年7月28日那天,日军轰炸二十九军营地,轰炸机就从我们家上空飞过,连投下的炸弹都看得一清二楚。”

  10岁的时候,顾诵芬第一次得到了一个飞机模型,可惜堂叔送给他的这个生日礼物,很快就撞坏了。父亲带他去上海一家外国人开的店里买了一个更坚固的,飞了几次也坏了。顾诵芬开始琢磨自己动手修理,一来二去学会了做航模。

航模是顾诵芬儿时最好的玩伴。

  1951年,顾诵芬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毕业,他的事业也从修飞机开始。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提出要“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难时刻,党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

  那一年,服从国家形势与安排,顾诵芬远离家乡北上沈阳,维修抗美援朝战伤的飞机。从那时起,21岁的顾诵芬就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权。”5年后,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创建,顾诵芬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梦想随之起步。

  设计室仅有100多人,且多数人是中专毕业,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和设备极其缺乏。在临时挤出的几间办公室中,这群平均年龄22岁的年轻人,在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和副主任黄志千的带领下,几乎从零开始研制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

  歼教1的设计者是无名英雄

  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

  喷气飞机的特点是要用两侧进气,让出机头来放雷达。担任气动组组长的顾诵芬负责气动布局设计任务。这对于学习螺旋桨飞机的顾诵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找到北航图书馆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刊上登的一篇总结进气道设计的文章,为此专门赶到北京,借了辆自行车,每天晚上跑北航。当时没有复印机,他就买描图纸、三角板、曲线板,把有关的图都描下来。就这样在没有路灯的土路上跑了一个星期,最后才发现自行车前叉已经颠裂,就要断了!

  当时,顾诵芬最担心的是两侧进气道。一旦发动机收油门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一边进气,一边排气,飞机发动机就会推力不足。如何验证,顾诵芬和同事费尽了脑筋。大家找来医务所的废针管,把不锈钢的很细的头焊在铜管上接出来做成一排,外面用薄铁皮做个整流罩,“那时候也没有好的风洞,就到哈尔滨军事工程院那个一米五口径的小风洞里去做,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拿下了这个实验”。

  硬是靠着这些自创的土办法,1958年7月26日,历时两年研制,歼教1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试飞成功。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没有公开。周恩来总理知道后说,“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

  闯出中国航空自行研发战斗机的新路

上一篇:上海有栋“飞机楼”,距今百年知道的人却很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