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设计

顾诵芬成功骏烈逸格清芬 

来源:飞机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4

他的精神和他所追求的事业,紧扣时代脉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航空报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顾诵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专家、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我国航空工业领域唯一的“两院院士”。他先后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他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他是新中国航空科研体系构建的主要奠基者,是当今中国航空科研领域战略发展的重要引领者,是公认的飞机设计大师,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典范。

顾诵芬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是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飞机设计专家、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之初,顾诵芬是第一批参加到我国航空事业工作的大学生。他常年奋斗在科研一线,默默无闻,为祖国航空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以国家为重、以事业为重,坚守航空战线60余载。

20世纪50年代,他参与了沈阳飞机厂飞机设计室的组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亚音速教练机——歼教1飞机的气动力设计。1954年起,先后承担歼教-1和歼教-6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力设计,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在新中国飞机设计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消化吸收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创建了属于中国人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

1961年8月,他来到新中国创建的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历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所长兼总设计师。1964年,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解决多项重大技术关键。1976年,参与歼-8I飞机的设计工作,开创了中国战斗机自主研制的新纪元,构建了中国飞机设计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第一个完整成熟的气动设计体系。

顾诵芬具有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1981年,担任歼-8II飞机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不久投入生产。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亲临科研一线、深入试验现场,是他持之以恒的工作风格。他以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攻关态度,深入研究并成功解决了超声速飞机方向稳定性、跨声速抖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使中国在飞机设计技术、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登上新的高峰。他年近半百,瞒着家人,不顾安危,乘歼教6飞机上天,在7000米高空,相距30米左右,观察歼-8飞机尾部流线情况。通过3次飞行观察,查明问题结症,修改歼-8尾部外形结构,攻克歼-8飞机跨音速侧滑、抬头和抖振等问题,这个为科学献身的经典故事在航空人中广为流传。

在歼-8Ⅱ飞机的研制中,他作为第一位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为型号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该型飞机研制中运用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型号研制中,其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

1986年离开科研一线岗位后,他以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敏锐地关注着国际航空前沿科技发展的动态,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下一步发展,撰写了多部航空科技发展、航空工业历史经验等方面的著述,开始重点关注航空科研战略研究。1988年,他领导了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安定飞机的飞行,后又组织中俄专家进行远景飞机概念研究。发表《设计超音速高性能飞机中的一些气动问题》《关于航天飞机研制和发展综述》《飞机总体设计》等多篇著述。作为主要倡导者之一,领衔研究并向国家提出《抓紧时机振兴我国航空工业》,倡导两院院士共同向国家提出发展我国大型飞机的发展思路,他的主要观点均被国家采纳。此后,又领衔研究并向国家提出了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远程作战体系建设、发展临近空间飞行器、轻重搭配先进战斗机发展等事关中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多项战略性建议。目前,他不顾年事已高,正在领衔研究中国工程院重点研究项目:军用航空装备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以及航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上一篇:自动钻铆技术应用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